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3月12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最新規模約2002億元,成為市場首只2000億元規模的ETF。
3月11日,華夏滬深300ETF規模破千億,規模約1006億元,成為市場第五只千億級ETF。
Wind數據顯示,3月以來,寬基ETF增幅約583億元,頭部ETF不斷獲得資金買入。
在各路資金的加持下,2024年開年僅2個多月,ETF規模增長量已接近2023年全年。2023年全年ETF規模增長4386億元,2024年至今約4285億元。
在低利率環境下,紅利ETF和債券ETF規模漲勢明顯。從年內發行情況看,公募管理人正積極布局。有公募人士表示,這將成為ETF白熱化競爭下的又一打法。
細分看,股票型ETF增長約3968億元。其中寬基ETF貢獻4176億元增長,策略指數ETF增長約150億元。而行業主題指數ETF規模縮水,合計減少約357億元。當中也有分化,比如科技主題的ETF,近期業績亮眼,同時獲得了資金流入。
全市場41只策略指數ETF,總規模合計554億元。其中,紅利低波策略占據主要地位。截至目前,共有5只規模在50億元以上的策略指數ETF,華泰柏瑞紅利ETF規模第一,185億元。第二是景順長城紅利低波100ETF,規模為83億元,年內規模增長約23億元。第三是華泰柏瑞紅利低波ETF,規模為62億元,年內規模增長約37億元。易方達、天弘的紅利ETF年內增幅也很顯著。
此外,債券ETF貢獻約70億元增長。全市場19只債券型ETF總規模有830億元。目前的債券ETF細分有利率債ETF、信用債ETF以及可轉債ETF。
截至2023年年底,利率債ETF同比規模增速約為28%,信用債ETF同比規模增速約為72%,可轉債ETF同比規模增速為181%。
對此,有公募人士表示,一方面,產品的稀缺性對市場需求的影響較大,另一方面當下具備一定的可發展的市場環境,債券ETF將是規模的增長點和發力點之一。
另一公募人士也表示,債券ETF市場需求是很大的,當下債券ETF的流動性受限制,則是發展的一大阻力。以國債ETF為例,主要是恒定久期、恒定品種的,對于底層資產的利率債屬性和久期定位都很明確,這也符合養老金等中長期大資金的配置需求。
“國內債券ETF發展空間不如海外市場。一部分原因是,底層資產的市場是分布在銀行間和交易所不同的市場里邊,但是ETF的發行是掛在交易所的,所以會導致底層資產的流動性不佳,包括銀行間的客戶就不太能夠參與交易所市場里的債券ETF,這些都相對制約了債券ETF的發展。但是我們認為長遠來看,市場的需求還是很大的,非常愿意在這方面去做探索和嘗試。”上述公募人士表示。
他還表示,不同類的債券ETF發展也有所差別,比如超短期的的國債ETF波動會略大,超長久期的國債ETF產品,久期越長的債券,底層流動性就越差,對于基金經理的管理所提出的挑戰和要求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