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傳出兩大消息!
據北京日報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昨日以“不公平競爭”為由呼吁大幅提高對中國的鋼鐵關稅,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今日回應稱,作為原則,我們一貫要求美方切實尊重公平競爭原則,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立即停止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的正當權利。
另外,中國連續第二個月減持美債的消息也引發關注。美國財政部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加大了對美國國債的減持力度。今年2月份,中國減持美國國債227億美元,持倉規模降至7750億美元。此前1月份,中國減持了186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與中國相反,日本、英國則在增持美債。2月份,日本增持了164億美元美國國債,實現“五連增”,總持倉規模達到11679億美元,繼續為美國第一大債主。英國2月份增持96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規模增至7008億美元,為美國國債海外第三大債主。
值得關注的是,2月份,美債的價格跌幅不小。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價格是反向的關系。2月初,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3.863%,到月末已升至4.252%,攀升近39個基點。3月以來,美債收益率繼續上漲,4月16日,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自去年11月初以來首次突破4.7%,高于預期的通脹和其他美國經濟數據促使投資者因降息預期減弱而大舉拋售債券。
一般來說,當美債收益率處于上行階段,投資者會傾向于減持美債資產以降低資產損失,當美債收益率下行時再增持。2月以來美債收益率持續上行,這意味著,日本、英國的“抄底”美債的行動并不成功,因為美債價格一路下跌。而中國的減持行動,看起來更為精準。
外交部回應
據北京日報報道,4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
法新社記者提問,美國總統拜登昨天以“不公平競爭”為由呼吁大幅提高對中國的鋼鐵關稅,還有在昨天的演講中,他指責中國“排外”,并說中國“有真正的問題”。請問中方對美國總統的這些評論有何回應?
林劍表示,關于中美經濟關系中的具體問題,請向中方的主管部門詢問。作為原則,我們一貫要求美方切實尊重公平競爭原則,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立即停止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的正當權利。
“關于你提到的有關言論,我想問問,美方這些話到底是在說中國,還是美國自己?”林劍說。
另外,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美國太平洋陸軍日前宣布,作為與菲律賓軍方聯合軍事演習的一部分,美國已在菲呂宋島部署“堤豐”中程導彈發射系統。此系美退出《中程導彈條約》后首次部署地面發射型導彈裝置。有評論稱美方此舉意在威懾中國。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林劍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對有關動向表示嚴重關切。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國為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在中國的家門口強化前沿部署。美方此舉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增加了誤解誤判風險。
林劍說,我們敦促美方切實尊重他國的安全關切,停止挑動軍事對抗,停止破壞地區和平穩定,以實際行動減少戰略風險。
林劍指出,菲方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美方此舉的真實目的以及迎合美方的嚴重后果,不要以犧牲自身的安全利益為代價,為美國火中取栗,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中國連續兩個月減持美債
當地時間4月17日,美國財政部在其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中國、英國這前三大海外債主,對美債的態度持續分化中。
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減持227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總規模降至7750億美元,接近去年10月的低位。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中國自2024年以來的連續第二次減倉,此前1月份,中國減持了186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自2022年4月以來,中國的美債持倉量就一直低于1萬億美元,其間還經歷了多次減持。盡管在2023年的某些月份有過增持,但整體來看,減持美債的趨勢依然明顯。
具體來看,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中國曾連續7個月減持美債,當時持倉規模降至8488億美元,總持倉連續7個月創2010年6月以來新低;2023年3月增持203億美元美債;2023年4月至10月再次“七連降”;2023年11月、12月分別增持124億、343億美元美債。
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減持美債是調整國際儲備資產結構的正常市場行為,是為了我國國際儲備資產保值和增值的正常市場行為,沒必要過度解讀。另外,在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別數據里,不區分官方和非官方,既包括儲備投資,也包括金融機構、企業等其他投資主體。不同的主體投資目標、目的和原則是不一樣的,商業機構、企業都有自己的考慮。我們的外匯儲備對于美國國債的投資也是市場行為,按照市場原則,根據市場狀況和投資需要進行專業化管理。
與中國相反,日本、英國在2月份選擇增持美債。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日本在2024年2月增持了164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其持倉規模達到了驚人的11679億美元,穩居美國第一大海外債主的地位。英國選擇了與日本相似的策略。報告顯示,英國在2月份增持了96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持倉規模達到7008億美元,位列第三。其他海外債主方面,比利時在2月的美國國債持有量增幅最大,持倉規模增加了270億美元,總持倉達到了3200億美元。
報告顯示,在涵蓋所有海外債主后,2月份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連續五個月攀升,達到了7.965萬億美元,高于1月份修正后的7.945萬億美元,同時也創下了紀錄新高。在前十大美國海外“債主”中,有六個在2月增持了美債,中國、瑞士、愛爾蘭和開曼群島減持了美債。
不過,目前一些投資者正開始對日本干預匯市以捍衛日元的威脅保持警惕,一旦正式采取干預行動,不排除日本政府未來拋售部分美債持倉的可能。本周二,美元兌日元匯率一度跌至了34年低點至154.78。周三,美日韓三邊財長會議在位于華盛頓的美國財政部大樓舉行,此次會議就日韓高度關切的本國貨幣近期快速貶值的情況交換了意見,并商定就匯市波動保持溝通。聯合聲明顯示,日本和韓國財長對兩國匯率近來的大幅下跌嚴重關切。
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還顯示,2月份,所有海外對長期、短期美國證券和銀行現金流的凈流入總額為516億美元。其中,海外私人資金凈流入為362億美元,海外官方資金凈流入為155億美元。
同時,2月海外凈流入美國長期證券的資金規模為1457億美元,此前1月凈流入798億美元。其中,海外私人投資者凈買入1175億美元,海外官方機構凈買入282億美元。包括海外投資組合通過股票互換購入的美股在內,進行一些調整后,海外2月總體凈買入美國長期證券715億美元,此前1月為凈買入361億美元。
美媒:美國國債越來越難賣
以上數據,僅僅是反映2月單月的情況,雖然在當月美國主要海外債主以加倉為主,但3月以來美債價格進一步的下跌,引發了不小的美債拋售潮,這使得美債收益率近期持續攀升。本周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突破4.7%,為去年11月初以來首次,高于預期的通脹和其他美國經濟數據,促使投資者因降息預期減弱而大舉拋售債券。
另據參考消息援引《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美國國債拍賣行情欠佳正在引發投資者的擔憂:市場將難以消化即將大量涌入的政府債券。
報道指出,在美國財政部拍賣的390億美元10年期國債遭遇需求低迷局面后,過去一周里,高于預期的美國通脹數據引發的拋售潮加劇。投資者對3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的拍賣活動也興趣平平。他們的謹慎背后隱藏著一種越來越強烈的信念:通脹尚未完全得到控制,美聯儲未來數月(如果不是數年的話)將把利率維持在數十年來的高位。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從抵押貸款到企業貸款等各種貸款利率的基準,目前約為4.5%,接近自去年10月達到5%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準備在5月再出售約3860億美元的債券——華爾街預計,不管誰贏得11月總統大選,這股狂潮都將持續下去。盡管很少有人擔心拍賣失敗(分析師稱,這種不大可能出現的情況或許會引發長期市場動蕩),但一些人擔心,國債超量供應會擾亂其他債券的發行,推高政府借貸成本并損害經濟。
美國西拉共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官詹姆斯·圣奧賓說:“市場蓄勢發生了很大轉變。有關消費價格指數的報告改變了大家對美聯儲政策走向的看法。”
在去年底一系列拍賣會上需求疲弱令投資者不安后,美國財政部改變策略,主要通過發行短期債券為政府赤字融資,緩解了市場擔憂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幫助,因為美聯儲同時發出了轉向較寬松貨幣政策的信號:市場期盼該機構很快降息,這幫助打消了投資者對財政部策略的疑慮。
現在,這些期盼正在消退,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通脹數據卻令人失望,美聯儲降息預期持續回落,而財政部預計將在4月底公布三季度的借款計劃。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未來10年,美國的財政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將從5.6%升至6.1%。與此同時,公眾持有的政府債券規模將從28萬億美元增至48萬億美元,而10年前為13萬億美元。
華爾街預計,財政部不會在明年之前擴大較長期債券的拍賣規模。但美國政府還必須艱難應對其大量債券的再融資問題。美國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說,光是在2024年,就有創紀錄的8.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約占美國未償債務的三分之一)將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