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12月19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
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任友群介紹,2022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已達365萬人,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與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當前,重學術學位輕專業學位的觀念仍需進一步扭轉,兩類學位同質化發展的現象依然存在,還需要大力深入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分類發展,以進一步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進一步凸顯研究生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發布會現場
任友群表示,分類發展是調整優化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戰略舉措。量變引起質變,由大到強,根本上是從數量向質量的提升,從規模擴張向結構升級的轉變,從點上的改革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飛躍。因此,以分類發展為切入點,對研究生教育體系進行改造升級和重塑重構,才能實現研究生教育從量變到質變的根本性蛻變。
“分類發展是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必然路徑。”任友群說,當前經濟社會對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更加多元,特別是對面向實踐創新的專業學位需求日益旺盛,對深入進行供給側改革形成了牽引和倒逼。如何清晰描繪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各自的培養路徑,進一步暢通兩類學位分類發展的通道,特別是專業學位的培養鏈條如何深度融入行業產業,已經成為提升研究生教育整體質量的改革方向。
任友群稱,分類發展是促進培養單位內部機制改革的有效抓手。面對旺盛的人才需求、日益擴大的培養規模,在資源條件約束較緊的情況下,更需要通過內部變量的調整實現提質增效。以分類發展為導向,推動培養單位根據不同類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需求,對發展理念、組織模式、資源要素等進行升級重組,將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培養單位內部的活力。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