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都市報3月8日消息,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建議取消公務員遴選的35歲門檻。她表示,35歲雖然存在體力劣勢,但也有經驗能力上的優勢。目前,男女都面臨35歲就業門檻問題,由于女性承擔更多養老育幼責任,職業生涯受到的影響更大,賢妻良母的社會期待阻礙了女性在職場取得成功。在不需要看體力的職業中,女性的工作能力并不輸給男性。
1994年6月發布的《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中明確:報考國家公務員“年齡為35歲以下”。2019年中組部修訂的《公務員錄用規定》中,報考公務員條件要求:“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不少事業單位、國企乃至民營企業同樣將不超過35歲作為錄用標準。《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5歲以下從業人員占65%,細分行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占70%。
35歲本該是職業發展黃金期,卻成為某些行業的年齡門檻。2022年全國總工會開展了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國4.02億左右職工的平均年齡為38.3歲。這些本該發揮職場主力作用的年齡群體,卻一定程度上面臨著求職難、流動難、晉升難、再就業難等現實問題。
2023年公務員考試有了一些變化。根據統計,近些年已有約10個省份將部分崗位年齡調整為40周歲以下,這也意味著公務員省考中的“35歲門檻”正在被逐漸打破。
近年來,“35歲職場門檻”持續引發熱議,職場上的“年齡焦慮”一度成為輿論焦點。對此,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曾發表評論文章表示,無論在什么年齡、什么崗位,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應該是人的能力和認真工作的態度。打破“35歲門檻”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作為一項重要的招錄考試,公務員省考具有風向標的作用,可以引領社會價值觀的變化,有助于提高消除職場年齡歧視的速度和效率。
文章認為,公務員報考的年齡限制,對社會和企業的“年齡觀”無疑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如今,公務員報考對年齡限制的松綁已經為全社會作出了表率作用,各行各業也應該逐漸淡化、拋棄“35歲門檻”的陳舊觀念,對種種年齡要求進行優化調整。無論如何,35歲并沒有“老”,正是精力旺盛、干勁正足的年紀,這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來源|觀察者網綜合
繼續滑動看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