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榮,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后合作導師,“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fā)展工程”協(xié)同攻關創(chuàng)新平臺成員,主要從事思想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和比較文學等的教學研究工作。2023—2024年哈佛大學東亞系高級訪問學者;2012—2013年加州大學圣塔克魯茲分校英文系任訪問學者,2018—2021年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現(xiàn)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和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各一項,此前曾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外文局重點項目及其他省部級項目多項。現(xiàn)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湖南省孔子學會常務理事等。出版譯著四部,專著三部,發(fā)表論文五十余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著作《英語世界的研究》曾獲第十五屆湖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著作)。
教育經(jīng)歷
1993年9月– 1997年6月,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1年9月– 2004年6月,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獲碩士學位
2007年9月– 2012年6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jīng)歷
2021年11月起,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歷史系教授
2017年1月——2021年11月,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2009年8月——2016年12月,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2002年8月——2009年8月,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1997年6月——2002年7月,湖南計算機高等專科學校基礎課部
研究方向
中國學研究,尤其是《易經(jīng)》在西方的詮釋、翻譯、傳播與接受
中國思想史研究,聚焦于中國儒學史和域外儒學史
宋明史研究,尤其關注中國士子與耶穌會會士之間的互動關系
比較文學研究,尤其關注《易經(jīng)》對世界文學的巨大影響及其世界性地位
海外經(jīng)歷
2023年9月——2024年3月,哈佛大學東亞系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1月——2021年5月,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
2012年8月——2013年8月,美國加州大學圣塔克魯茲分校英文系訪問學者
主要科研項目(主持)
西方易學研究范式演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2022—2024,項目編號為22FZXB043,項目經(jīng)費:25萬。
英語世界的《易經(jīng)》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2—2019,項目編號為12BWW011,項目經(jīng)費:15萬。
《易經(jīng)》域外詮釋范式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021—2024,項目編號為21YBA031,項目經(jīng)費:2萬。
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對外翻譯與國際傳播調(diào)研報告,中宣部中國外文局重點項目,2016—2019,項目編號為2016B02,項目經(jīng)費:20萬。
李約瑟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015—2017,項目編號為15YBA093,項目經(jīng)費:1.5萬。
英語世界的《周易》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010—2011,項目編號為2010YBA052,項目經(jīng)費為0.8萬。
主要科研成果
論文
Weirong Li. A book review on David Damrosch’sComparing the Literatures: Literary Studies in a Global Age.Canadian Review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orthcoming. (in English)
Weirong LI. “Striving for the ‘Original’ Meaning: A Historical Survey ofYijing’s Translations. in Lintao Qi and Shani Tobias eds.Encountering China’s Past: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Singapore: Springer, 2022: 165-181. (in English)
Weirong LI. “An American Scholar’s Research on Chinese Wome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 Interview with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Gail Hershatter,”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國際比較文學4.2 (Summer 2021), 363-378. (in English)
李偉榮(第三), Effect of Parents’ Encouragement on Reading Motiva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eading Self-Concept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Gender,Frontiers in Psychology(SSCI). Doi: 10.3389/fpsyg.2019.00609.
李偉榮.推動中華典籍外譯向縱深發(fā)展[C].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年9月6日第8版.(《新華文摘》2022年第21期全文轉(zhuǎn)載)
李偉榮.新時代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溯源、現(xiàn)狀與路徑選擇[J].中國文化研究, 2021(03): 35-43.
李偉榮.宋淇的翻譯實踐與翻譯思想探賾[J].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 2020(02): 165-177.
李偉榮.域外《易經(jīng)》傳[J].傳記文學, 2021(11): 8-10.
李偉榮.域外《論語》傳[J].傳記文學, 2020(06): 8-83+162.
李偉榮.夏含夷與易學研究——兼及典籍翻譯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之間的辯證關系[J].外語學刊, 2020(04): 90-96.
李偉榮.中國文化元關鍵詞在西方的詮釋——以安樂哲和郝大維英譯《中庸》為中心[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3) :49-55.
李偉榮.安樂哲中國典籍英譯的價值:一個翻譯史的視角[J].翻譯史論叢, 2020(01): 48-61+144.
李偉榮,郭紫云.西方《關雎》闡釋三百年[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1-10+107.
李偉榮,劉湘蘋,郭紫云.《易經(jīng)》在英語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接受與變異——以羅森菲爾德《死與易經(jīng)》為個案[J].中外文化與文論, 2018(01): 133-151.
李偉榮,劉湘蘋.中國科技典籍出版“走出去”的路徑探索——以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叢書為考察中心[J].山東外語教學, 2017(04): 98-105.D
李偉榮.漢學家閔福德與《易經(jīng)》研究[J].中國文化研究, 2016(02): 150-162.
李偉榮.理雅各英譯《易經(jīng)》及其易學思想述評[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126-132.
李偉榮.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外部路徑研究——兼論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J].中國文化研究, 2015(03): 29-46.
專著
李偉榮.《英語世界的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李偉榮.《英語世界易學研究論稿》(上下冊).新北:花木蘭文化有限公司. 2022年。
李偉榮.《翻譯、傳播與域外影響——中國典籍翻譯與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年。
譯著(審)
李偉榮(主譯)、盧長懷、賈秀海譯,《徐霞客游記》(漢英對照)(收入《大中華文庫》),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
李偉榮(主譯)、黃曉寧譯,《社會契約論》(原作者為盧梭),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年。
李偉榮(主譯)、唐欣譯,《荷風細雨》(漢英對照),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6年。
李偉榮校注,《尚書》(英漢對照)(收入《大中華文庫》),James Legge英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主編
李偉榮(副主編,第二),《比較文學文獻精讀:經(jīng)典與案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
李偉榮(第三),《典籍翻譯研究》(第六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年
編務工作
《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副主編,2018年—2020年
《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委,2018年——
《翻譯史論壇》編委,2018年——
刊物匿名評審工作
Asian Studies
Critical Art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翻譯史論叢》、《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山東外語教學》、《外國語言與文化》、《翻譯界》、《北京第二外語學院學報》等
獎勵
專著《英語世界的研究》獲2021年湖南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由湖南省省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fā)。
專著《翻譯、傳播與域外影響——中國典籍翻譯與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研究》2017年獲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年會二等獎。
論文《我國文化典籍對外翻譯出版國際影響力發(fā)展報告》獲2016年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一等獎。
部分國際會議論文或講座
2022, “Striving for the Original——A Critical History of Translating theYijinginto English”, in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SCP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 June 27-July 1. (in English)
2019, “The Sino-Danish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these Two Civilizations: Then and Now”, in International Confucianism Forum – Copenhage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ymposium, International Confucian Association and Niels Brock Copenhagen Business College, Copenhagen, Denmark, August 25–28. (in English)(參加“國際儒學論壇――哥本哈根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在會上做大會報告:“中丹文明互鑒400年”)
2019, “Being Straightforward is His Way: The Interaction of Huang Yongyu’s Literary Writing and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May Fourth Movement, Harvard Chinese Culture Workshop of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in Northern America, Cambridge: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May 5.(參加由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和北美華文作家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的“哈佛大學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演講會”并做大會發(fā)言:“率性之謂道——黃永玉文學創(chuàng)作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互動關系”)
2024年1月20日在哈佛大學大學沙龍(University Forum)做了題為“岳麓書院與湖湘文化”的講座
國際會議分會場主持人
Chair, Session “Modern Philosophy: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SCP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 Shanghai, June 28, 2022.
社會服務(部分)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2015年——
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2018年——
湖南孔子學會常務理事,2018年——
湖南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2012年—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