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
《我的后半生》收視率自打在央視八套播出后,收視率基本保持第一,吸引了不少觀眾。劇中,梅婷飾演的家庭婦女劉麗娜引起了巨大爭議。
爭議的原因,是她出演的家庭婦女,前期故意設計了造型,看起來邋里邋遢不修邊幅,一直穿著寬松T恤與丈夫西裝革履成功人士形成強烈對比。夫妻兩個人大學相愛,兩個人從青年時期就互相扶持,男主外女主內。然而卻沒想到,男人在外打拼四十一枝花,她成了糟糠妻。對此,劇中花了很多的篇幅用來去展現梅婷干家務活的用心,丈夫對她的嫌棄,以及精神出軌,目前發展到妻子幡然醒悟開始直播在網上賣衣服,一下子180度大轉彎,改頭換面從家庭主婦變成職場精英女性,同時還收獲了小鮮肉的青睞。
這個劇情就很俗,用家庭主婦引發看劇的家庭主婦的共鳴,再隨隨便便寫她克服困難成為女強人收獲了小鮮肉的青睞。這套路不像是央視,像是短劇。不僅是沒有用端正的態度去看待家庭主婦的苦難,反而消費了這部分群體。很多觀眾都說,實在看不下去了。
西裝對比T恤,膚淺展示差距
網上鋪天蓋地都在討論,梅婷飾演的妻子劉麗娜在前半段一直穿著各種各樣的丑T恤,佟大為飾演的丈夫沈青永遠都是西裝筆挺。
最令人窒息的一場戲,是作為妻子的劉麗娜沒頭沒腦地就沖去了自己丈夫很重要的一個事業場合,問他要東西。丈夫看著穿著太過隨意的妻子,把不耐煩寫在了臉上,觀眾看電視的時候也把腳趾頭摳穿了三層地板。
劇方用服裝來體現人設的差距,男人在外面搞事業,所以穿的永遠都是西裝,而女人家庭主婦,沒有社交只能蓬頭垢面。而且,還特意設置了一段劇情,就是妻子用心打扮反而已經跟不上時代穿得很老氣,丈夫也不喜歡。利用服裝來表現人物性格,這的確是影視劇的一個表達方式,但似乎這部劇有點過于依賴這一個方面,這樣的表達太顯膚淺。
服裝不應該是被拿來放大的,它應該是潛移默化的。難道生活當中不可以涉及一些小細節嗎?比如丈夫可以聊到當下流行的一個新科技發展,而妻子卻思維仍然停留在二十年前。豐富的劇情才能更多表達出來二人的差距,只揪住服裝一點不放,刻意營造出來外貌焦慮這種氛圍,讓人感覺實在是不舒服。
三集完成逆襲,直播就是開掛
該劇前期花了很大的筆墨去重點描述劉麗娜在做家庭主婦時的隱形勞動,包括剛才提到的角色的服裝造型和周圍其他角色的臺詞,都是要主打突出一個劉麗娜做家庭婦女這些年付出了多少。再提起她做家庭婦女之前,也可以和丈夫一樣,有在事業職場上拼搏的可能性,為了這個家犧牲青春年華和大好事業。
此時,眼看著婚姻有了裂痕,丈夫精神出軌,妻子才突然頓悟,一下子覺醒決定開始搞事業。可是,搞事業是不是有些太過容易了?
輕輕松松就直播爆單,草臺班子拉著自己家爸爸媽媽和親戚上陣,穿了幾件衣服,就干到月銷量過萬,這個逆襲來得似乎太過容易。然后,整個人的造型也立馬跟著改變,小西裝搞起來,發型浪起來。
這就給人一種錯誤的感覺,好像一旦女性在意識上覺醒了,她的事業就會跟著立馬逆風翻盤。編劇也很討巧,他確實知道創業不是那么容易成功一蹴而就,所以他選了一個前幾年讓很多人彎道超車一夜暴富的職業,那就是直播。于是,個人意志覺醒就像是一場兒戲,角色只要站在了風口上就會立馬起飛。
編織主婦幻境,消費女權題材
這個角色前期不停給大家樹立深刻印象,那么就是她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家庭主婦,愛老公認真經營家庭,每天累死累活付出了很多隱形勞動,對待公公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結果,自己的丈夫精神出軌,一朝夢碎開始覺醒逆風翻盤。
聽起來感覺像是這部劇是在關注家庭主婦,更希望家庭主婦能夠活得更好。可實際,前期表達主婦干了多少活,后期說贏就贏的逆襲,無非是在精準捕捉對口觀眾。大力氣描述家庭主婦的不容易來捕獲家庭主婦的關注,又為家庭主婦編織一個覺醒就能超越老公夠逆襲的美妙幻境,并美名其曰說這就是女權,這就是在關注家庭主婦。只能說,這不過又是一個打著女權的幌子,消費題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