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破曉》口碑崩塌,讓人不禁想問:續集的門檻真有那么難跨嗎?一部7年前轟動一時的懸疑神劇,如今卻遭到眾多觀眾集體差評,這事兒說出來真讓人唏噓。
畢竟當年這部劇可是豆瓣8.9高分神作啊,潘粵明一人分飾兩角的精彩表演讓多少觀眾拍手叫絕。可這一等就是七年,等來的卻是一部槽點滿滿的續集,這讓追劇黨們心里都不是滋味。
別說超越前作了,有網友直言這劇連及格線都夠嗆。劇情銜接生硬也就罷了,還整出一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奇葩硬編"。角色老了不要緊,關鍵是那股子破案激情也跟著"老"了。要說這部劇哪兒最讓人費解,那就得說說它那些刻意為之的懸疑設定了。
你看哈,續集一開頭,明明抓的是哥哥關宏峰,怎么坐在警局里說話的就成了弟弟關宏宇了?這兄弟倆演的是警匪版的"偷梁換柱"呢!更絕的是,兄弟相見不說抱頭痛哭,反倒是一頓互懟,哥哥被罵得直接就"劈"了。這劇情設計,說是狗血都抬舉它。
再瞧瞧劇中那些所謂的"反轉",跟著劇情走一圈下來,你就明白什么叫"用力過猛"了。編劇們是不是覺得觀眾的智商不夠用,非得往死里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設定?那些硬湊的包袱和尷尬的搞笑橋段,看得人直犯迷糊。
要說這劇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懸疑"兩個字理解偏了。真正的懸疑不是靠堆砌劇情制造混亂來實現的,而是要讓觀眾在跟著劇情推理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和思考。可《白夜破曉》倒好,搞得像是在玩"密室逃脫"似的,處處設套,就是不給觀眾一個痛快。
說白了,這部劇犯了不少續集常見的毛病:過度依賴前作IP,想方設法制造話題性,卻忽視了最基本的敘事邏輯和人物塑造。就好比你去飯館點了一道招牌菜,結果端上來的卻是一盤亂燉,這誰能吃得下去?
有意思的是,劇中那些刻意設計的反轉和巧合,反倒暴露了創作團隊對觀眾的不自信。與其絞盡腦汁玩花樣,不如靜下心來好好講故事。觀眾又不是傻子,你端上來的是好菜還是爛菜,大伙兒心里都有桿秤。
可以說,《白夜破曉》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告訴我們續集不是簡單的故事延續,而是需要在保持原作精髓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可惜的是,這部劇除了"白夜"二字,似乎很難找到什么值得稱道的地方。
看到這兒,估計有人要說了:"你光吐槽有啥用?這糟心的續集還不是得硬著頭皮看完?"說實話,這還真不一定。與其浪費時間在一部注定讓人失望的續集上,不如重溫一下前作的精彩片段,或者去看看其他優秀的懸疑劇。
那么最后小編想問:在這個IP為王的時代,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對每部熱門作品都拍續集?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