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一節(jié)體育課;建立面向人人的大中小學生體育競賽體系;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方法,推動實行“過程性評價+統(tǒng)一現(xiàn)場考試”體育中考模式,逐步提高中考體育分值權重……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印發(fā)的《深圳市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透露了上述內容,該實施意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實施意見》提出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構建深圳特色課程體系、健全完善賽事育人體系、形成特色體育育人文化、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強化場館設施供給利用、健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及完善體育教師評價機制等八項主要任務。
目標是到2025年,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yōu)良率力爭達到70%,及格率達到99%,學生近視率力爭下降2%,每名學生熟練掌握1項以上運動技能,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進一步改善,體育教學、訓練、賽事和評價體系成熟完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日益濃厚,學校體育基本實現(xiàn)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到2030年,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以體育人觀念深入人心,在全國先行示范。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孫穎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朱洪波
探索建立大中小幼相銜接體育課程體系
在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方面,《實施意見》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jié)體育課,高中(含中職)學校每周開設3節(jié)體育課,高校逐步實現(xiàn)所有階段開設體育課。中小學每天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少于30分鐘。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開展體育活動作為課后服務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加強體育家庭作業(yè)設計,鼓勵家庭制定學生課后和節(jié)假日體育鍛煉計劃。確保學生每天校內外體育鍛煉各1小時。《實施意見》提出構建深圳特色課程體系,探索建立大中小幼相銜接的體育課程體系,推動智慧課程建設。其中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體育游戲活動,培養(yǎng)體育興趣愛好。義務教育階段聚焦“教會、勤練、常賽”,教會學生科學鍛煉。高中階段落實選項教學要求,指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探索高中園體育課程互選共享。高等教育階段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所有大學生必須修滿體育學分、體質健康測試達標,推進深圳高校體育課程互選,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在健全完善賽事育人體系方面,提出搭建多類型、多項目、面向人人的市、區(qū)、校、班四級體育賽事平臺,建立校內賽、校際賽、選拔賽為一體的大中小體育競賽體系。鼓勵各區(qū)、各校建立各具特色的賽事體系,形成1—2個有社會影響力的高水平賽事品牌。學校每年至少舉辦春、秋季兩次校級運動會,設置適合所有學生參加的體育項目等。
在形成特色體育育人文化方面,提出大力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積極推進田徑、游泳等基礎項目,廣泛開展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優(yōu)勢項目,積極發(fā)展武術、圍棋等中華傳統(tǒng)項目,推動實現(xiàn)“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等。
體育傳統(tǒng)特色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教練員
如何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體育教師隊伍?《實施意見》提出深化教師招聘改革,進一步完善聘用優(yōu)秀退役運動員等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配齊配足配強體育教師。開展教師專業(yè)培訓,提升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加大體育教師和教研員培養(yǎng)力度,大力支持體育教育科研立項、教學成果評選,推動名師工作室建設,培養(yǎng)骨干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體育傳統(tǒng)特色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教練員。
同時,完善體育教師評價機制,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把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履職根本,將評價導向從完成課時數(shù)量轉向教育教學質量。建立體育教師工作評價標準,將體育教師教學科研、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課余訓練、課外活動、課后服務、指導參賽等工作情況納入評價內容,作為體育教師崗位聘任和績效評定的重要條件。
此外,完善體育教師評聘標準,確保體育教師在職務職稱晉升、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根據(jù)體育教師戶外教學特點,依照有關規(guī)定予以適當補貼和資助。
實行“過程性評價+統(tǒng)一現(xiàn)場考試”體育中考模式
《實施意見》還提出要健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制定學校體育評價改革方案,開展體育素質評價,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jiān)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范圍。
同時,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方法,推動實行“過程性評價+統(tǒng)一現(xiàn)場考試”體育中考模式,逐步提高中考體育分值權重。高中實施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測評成績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高校要將素質評價結果計入學分。完善學生體質過程性評價體系。
在強化場館設施供給利用方面,則提出加大場地設施新改擴建力度,已建成學校通過立體式擴容挖潛,拓展體育運動空間,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校區(qū))或新建學校建設包括游泳池在內的綜合性、多功能體育場館。公共體育場館向青少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為周邊學校體育活動提供服務,有效協(xié)調利用社會資源補齊短板。
此外,建設全市學校體育工作信息化平臺等新型體育基礎設施,推動智能場館建設,開發(fā)學生體質健康和運動檔案云平臺,“一生一檔”全過程跟蹤服務。
政策落實不到位依法依規(guī)予以問責
深圳市教育局出臺《實施意見》,一是貫徹落實上級文件要求,二是立足解決深圳學校體育工作問題。目前深圳學校體育工作還存在認識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優(yōu)良率還有待提升;“小眼鏡”“小胖墩”等現(xiàn)象日益突出;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設備短缺;市區(qū)校對于體育社團和體育運動競賽項目的經費投入不足;學校體育課應試傾向嚴重;高水平體育后備優(yōu)秀人才升學渠道還未打通等問題。《實施意見》的出臺將有效解決存在問題,補齊短板,全面提升學校體育工作質效。
為確保《實施意見》的落實,深圳市教育局要求各區(qū)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強化書記(校長)是第一責任人的擔當意識,學校主要負責抓好體育工作。加大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體育發(fā)展。
同時,建立學校體育工作督導機制,把學校體育政策措施執(zhí)行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學校體育條件保障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范圍,與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核、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校長績效考核相結合。把體育工作及成效作為高校辦學評價重要指標。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xù)下降的,依法依規(guī)予以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