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隨著網絡原住民90后、00后的精神消費需求日益突出,以及網絡泛娛樂化的環境建構日趨成熟,二次元概念不斷引爆資本市場,二次元文化也進一步充盈于網絡空間。
這個由日本興起并傳入我國的在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游戲(Game)等作品中虛構或架空世界的二次元文化,還是當年那個需要遮遮掩掩、與萬事萬物格格不入、極度小眾和邊緣的文化嗎?它是否業已成為一種不可小覷的網絡青年流行文化?
《思想者》此番特刊發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幾位數年來持續跟蹤和研究二次元文化的青年學者的一組文章,與讀者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孫黎、嚴萬祺試圖以求同存異的立場尋找作為生活的二次元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互通的可能性,從價值觀和審美兩個面向分析。他們大膽提出,異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對立,二次元文化的友善的價值觀對核心價值觀是一種補充。在審美層面亦如此,二次元文化追求極致的愛與美,與主流文化追求的真善美也是可以相通的。
陳一、鮑鯧則分別以更為宏觀的、奮斗體驗的視角,分析了二次元文化與主流文化相對接的可能。這兩位青年學者積極建言:可以調用二次元文化中的某些特征和做法,建構一種新的話語資源,從另外一個角度強化主流文化的寬容度,增強其在青年中的影響力。
這組文章的基本結論是:二次元文化不僅值得研究,而且值得對話和利用,主流文化對待二次元的態度也要從“小孩子的玩意”等類似心態有所進化和提升。二次元文化倡導的友善的價值觀、唯美主義的審美觀、對愛和美的積極追求與崇尚奮斗,同當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相悖,它是一種青少年式的解讀和體驗方式,是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一種新的話語資源。
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提高青年群體對二次元文化的鑒別力和欣賞能力,進而幫助青年從某些不健康的二次元內容中走出來。
二次元世界的“奮斗”體驗
和青少年一起穿越“次元墻”
二次元文化的精神內核
唯美:從感官悅享到情感依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