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的?演技?,往往有兩種表現。
第一種是“千人千面”。
你能從演員身上,看到成百上千種可能性,卻唯獨看不到演員自己。
比如梁家輝。
他能演得了風流倜儻的公子少爺,演得了豺狼成性的黑社會老大,也演得了瘋瘋癲癲的無厘頭怪咖。
在《智取威虎山》里,他飾演的座山雕,完全藏住了自己。
以至于電影放映完,觀眾還在納悶:主演梁家輝呢?
第二種是“千人一面”。
這種演員無論接到什么角色,都有著強烈的個人烙印在里面。
比如曹操這個人物,已經被鮑國安演到了觀眾心里,大家都認準了曹操就該是這樣的。
可若干年后,姜文和于和偉都先后塑造過曹操,一個演出了睥睨天下的胸懷和霸氣,另一個則演出了朝野官場下的權謀蓋世。
兩版都帶著鮮明的演員個人痕跡,但觀眾看完卻驚嘆:原來曹操還能這么演。
不管是哪一種表現,總之,好的表演總能讓人過目不忘,后勁十足,一眼萬年。
回顧這幾年的國產影視作品,這樣的頂級演員、神級表演,依然還有。
比如《人世間》里的宋春麗,《漫長的季節》里的范偉,《繁花》里的游本昌。
只是看來看去,卻始終還是局限在老一代的圈子里。
那中生代演員里,誰還有希望能夠爬上這個塔尖?
很多人提到了趙麗穎。
趙麗穎堪稱當下中青代演員中,特別是女演員中,最“豁得出去”的一位。
網友談的最多的,就是她在電影《第二十條》中的表現。
片中她飾演一位農村聾啞妻子,沒有一句臺詞,全靠肢體表情塑造角色。
她還親身上陣,正面拍攝了一段大尺度強奸戲。
作為一位當紅女演員,趙麗穎這么拼,確實讓人出乎意料。
這部電影后,趙麗穎的演技,也開始被更多人討論起來。
客觀來說,趙麗穎作為一名非科班女演員,又是農村出身,能有這樣的態度,確實值得贊賞。
但評價一個演員的真實水平,演戲態度再好,也不具有說服力。
趙麗穎的真實演技到底好不好?又是否被過譽?
今天,皮哥就從三個層面,跟大家一起看看,“小花”趙麗穎演技的真實水準。
01、“喜與怒”
一般意義來說,只要學習過“聲臺行表”四門功課的演員,在鏡頭前表達情緒,是最基本的演員功底。
但實際上,即便如此,內娛很多女星,依舊能做到把人尬死。
對一個好的演員來說,喜不應該只是喜,可以是充盈的淚水,是低眉的嬌羞。
哀不一定是大哭,可以是心死的默然,是額后的白頭。
情緒簡單,但表演不一定簡單,哈哈大笑和哇哇大哭并不是表演,高出這種程式化、刻板化的表達,才是一個好演員最基本的修養。
過往作品中,趙麗穎有很多對“喜怒哀樂”的具象化表達。
我們單用“喜”,看看趙麗穎表演的境界。
《與鳳行》中有一段表演,很有意思。
沈璃被行云收留后,兩人一起吃飯。
此時的沈璃,內心是喜悅幸福的,心情是溢于言表的,這種“喜”要怎么表演?
趙麗穎是通過“吃”來完成的。
一桌子菜,葷素全有,而趙麗穎偏偏選擇了一塊最肥最膩的紅燒肉,一大口就咬了下去。
吃完連夸“好吃”,眼睛里閃著星星。
鏡頭一轉,第一口已經下咽,第二口又送進了嘴里。
沒幾口,這塊肉就吃完了。
沒有哈哈大笑,也沒有笑意盈盈,為啥吃塊肉,就能表達出“喜悅”的情感?
其實,一個最簡單的場景,就能想明白。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大口吃媽媽做的飯的場景。
影視作品中,飲食從來不止是飲食,表達的是關系,是情感,更是信賴和依戀。
這種幸福感,是全方位的,給人的感受,比幾個干巴的笑容和手舞足蹈的興奮,要深刻太多了。
電影《浴火之路》里也有一段,趙麗穎用一種近乎絕望的悲,襯托出了超然物外的“喜”。
片中,趙麗穎飾演的,是一位丟失女兒苦苦尋找的母親,名叫李紅櫻。
在發現女兒可能遇害的線索時,她以手指反復摩挲手中的石頭,眼神空洞,已經下定了赴死的決心。
一邊往河里走,呼吸頻率一邊逐漸加快,啜泣的聲音一邊出現的場景,將絕望的“哀”,具象為物理層面的窒息感。
那種突破生理層面的痛苦,在配樂聲里,足夠撕裂每一個觀眾,尤其是已為人父母觀眾的心理防線。
在水中將要窒息的時候,岸上的電話突然響起。
“小葉子,找著了。”
六個字,趙麗穎的情緒,應該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從死亡到新生的地天板,是老天給她的第二次生命。
但看趙麗穎,她沒有狂喜,反而是延續了上個場景里,沒哭出來的哭聲。
而在眼淚落下的過程中,“哭”的表情隱隱含著一些笑意。
人們都說,“笑著哭最痛”。
那么,此刻的“哭著笑”,恐怕是全片,最幸福的時刻。
趙麗穎也用一次充滿反差感的表演,顛覆了觀眾對普通表演的認知,反襯出“喜”這種情緒的極致。
這表演,是不是比單純的“笑”,比歇斯底里地吼叫,比瘋狂奔跑和大笑,高級多了?
02、同樣是“手”戲,把趙麗穎和楊冪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所有表達情緒的目的,都是為了塑造角色的人物形象。
喜怒哀樂只是手段,演得像,或者說,演員成為片中的那個人,才是檢驗一個演員能不能演好戲的標準。
其實從一個草根到如今的影后,趙麗穎經歷過很多,當下女星從未經歷過的事。
這些經歷,讓她在塑造各類角色形象的時候,不僅游刃有余,而且能加入許多生活化的理解。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趙麗穎的作品,常常感覺那么“接地氣”,“不懸浮”的原因。
除了程式化的表演,生活經驗對演戲的影響,可太大了。
同樣是演底層婦女,楊冪一個蘭花指,讓角色形象瞬間崩塌。
真正生活在塵埃里的人,誰倒個臟桶會是這個樣子?
再看《幸福到萬家》里的趙麗穎,一個簡單的插兜動作,將何幸福這個農村婦女形象,演得活靈活現。
劇中的何幸福,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她是新時代的農村婦女,雖然讀書不多,但有一點文化基礎,也有自己想法和獨立意識。
女明星演農村婦女,是不好演的。
有時候一兩個肢體動作,就容易讓人出戲,損壞全劇的形象塑造。
不過,對于農村出身的趙麗穎來說,演何幸福游刃有余,她只用了一個習慣性動作,就讓何幸福形神兼具。
很簡單:插兜。
結完婚回門,即便面對公婆,她的兩只手也都插在兜里。
去衛生院問話走在石頭路上,手就沒有從兜里拿出來過。
即便找人問路,也是一只手在外,一只手焊死在兜里。
這個細小的動作,到底對塑造何幸福,有什么深層次的影響?
首先,此時的天氣本身就比較冷,插兜是個十分生活化的動作,顯示出一種日常的自然和松弛感。
其次,插兜并不是個禮貌的動作,在很多人看來,是有點冒犯性在里面的。
何幸福出身農村,對于生活里的小細節,尤其是涉及禮儀層面的東西,沒有那么注重,這反而讓何幸福,有點“不好惹”的氣質在里面。
最后,趙麗穎對插兜這個動作時機和方式的選擇,有自己的打算。
劇中有個情節,我們能看到趙麗穎的心思。
夫妻吵架,何幸福賭氣回家。
媒婆上門勸她回家的時候,她雙手插兜,靠著墻一頓吐槽,說話鏗鏘有力,句句有理,懟的媒婆無話可說。
此刻,“插兜”是一種有理、自信的表現,這也是在將何幸福“有理走遍天下”的倔強性格身體力行。
這個人物,也會因為這些細小的肢體動作,被觀眾理解并記住。
如果說,細小的肢體動作,是趙麗穎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那她對大銀幕的適配,更是在于,她對“故事感”三個字的詮釋上。
《乘風破浪》,是一部偏男性敘事的電影,反而因為趙麗穎的牛愛花,多了一抹溫柔而堅韌的亮色。
許多人對趙麗穎大銀幕的深刻印象,就來源于這部電影。
電影最后有一個鏡頭,是皮哥認為,2017年春節檔,最有故事感的鏡頭之一。
彭于晏飾演的徐正太重傷,懷孕的牛愛花去找他。
趙麗穎在這里,沒有過多的臺詞。
在彭于晏絮絮叨叨半天后,只擠出一句“別說話了”給趙麗穎。
但下一個鏡頭,卻讓故事瞬間升華。
趙麗穎抬頭望向天空,那一刻,閣樓組成的矩形天空縫隙里,有三架飛機呼嘯著飛過。
此刻,趙麗穎的眼神里全是戲。
這個前期有點扁平的花瓶式人物,在此刻,因為這個動作和眼神,被賦予了故事感。
認真看片的觀眾應該能知道,牛愛花的父親是個飛行員。
此刻老公重傷,面臨入獄,她抬頭望向天空,顯然是對父親那個家庭支柱的懷念。
這個畫面的構成,配樂,質感爆棚,牛愛花那一刻的孤獨無力和淡淡的絕望,一氣呵成。
在這部男性視角敘事的電影中,趙麗穎發揮空間并不大,但她依舊以驚艷的表現,征服了不少觀眾。
她的大銀幕之旅,也就此開啟。
也是在《乘風破浪》之后,趙麗穎大銀幕的任督二脈,被徹底打開。
一個好的演員,就是擅長在一定的發揮空間內,將角色的特質表現到極致,同時不破壞電影的調性。
《乘風破浪》里的趙麗穎,無疑就是這樣。
從形象塑造的角度來說,趙麗穎這些年一直在進化,而且達到了另一個level。
03、37歲趙麗穎,是中國大導演時代,最后的倔強
演員的最高境界,自然是人戲合一。
在表演中,讓觀眾覺得他并非某一個特定的演員,而是片中的人物,就應該是他的樣子。
這種境界,其實是很難達到的。
到今天,經典影視作品中,能讓觀眾公認“人戲合一”的演員,少之又少。
女演員里,就更鳳毛麟角了。
嚴格來說,在某些層面,趙麗穎確實還沒達到這個層次。
但相較于當下大多數演員,她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的發揮,都在逐漸逼近這個水準。
《風吹半夏》里的許半夏,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
不同于其他古偶中,大女主一路悲天憫人然后手撕對手登上人生巔峰,《風吹半夏》里的大女主,是靠一路打怪升級,在男人堆里,爬出來的。
而趙麗穎在表演中,就達到了人戲合一。
從最開始,許半夏就有種生人勿進的颯氣,這氣質由內而外散發,融合在她的說話和行事風格中。
尤其在與大佬們談鋼材份額的時候,許半夏在談判時,不僅有身體前傾的壓迫感,也有在酒局上轉酒杯的小動作。
一方面是思量,一方面是松弛,這將一個女企業家的果決與脆弱融于日常。
在勒索借錢的那段戲里,許半夏從防守者轉為進攻者,氣場隨著劇情發展而改變。
從一個沒有底氣的小老板,到拿捏大佬的執子者,轉變細膩柔和,尤其一錘定音的臺詞里,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千千后后,方方面面,不僅將大女主企業家“控制欲”的人格特質外現化,更將一個女強人由弱到強的轉變具象化。
國內如此多的大女主戲,每每提及“大女主”這個名詞,皮哥腦子里,也只有兩個代表人物。
古代,是孫儷的甄嬛,現代,就是趙麗穎的許半夏。
演大女主人戲合一,演苦命人,更甚。
一部《第二十條》,讓趙麗穎的演技突破大多數人的固有認知。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在角色塑造上,體現出趙麗穎人戲合一的演技特點。
從拿到劇本的那一刻開始,她就和別的演員不一樣了。
其實最初的設定,她飾演的母親郝秀萍并不是聾啞人。
趙麗穎反復研讀后,發現這個設定,有點違背醫學和社會常理,于是提出,郝秀萍也應該是聾啞人的想法。
沒醒到,張藝謀當即同意并認可了。
演聾啞人并不好演。
因為沒有臺詞,一切都要用肢體動作去塑造,這對主要靠臺詞抒發情感的表演來說,是毀滅性的 。
為了更好塑造郝秀萍,趙麗穎在開拍前,專門去聽障家庭學習,觀察。
最后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
《第二十條》大腕云集,但趙麗穎的郝秀萍,無疑是里面最出彩,最讓人記憶猶新,撕心裂肺的角色。
從最開始,女兒被抓的恐慌。
到去工地發現,女兒再次丟掉的爆發。
從站上天臺的絕望。
到縱身一躍的控訴。
你會發現,趙麗穎的演技,不僅有情緒感染力,也充滿了爆發力。
看《第二十條》,觀眾根本無法將這樣一個苦命母親,與85小花趙麗穎聯系到一起。
她在電影中的表現近乎完美,不遜色于任何一部電影里的任何一個角色。
也正因這部電影,很多人開始對趙麗穎改觀。
也因為《第二十條》,皮哥覺得,趙麗穎正在轉變,開始攀上一座,其他女演員望塵莫及的演技高峰。
事實證明,大導演的眼光,都是一樣。
其實,趙麗穎最開始被發掘,就是因為在《雅虎搜星》活動中,獲得了馮小剛組的冠軍,并參演了馮小剛執導的廣告。
命運的車輪滾滾,不久前定檔的《向陽花》里,她再次被馮小剛相中,飾演刑滿釋放的高月香。
這次的《向陽花》,又是一個大女主劇本。
為了更好地表現刑滿釋放人員的特點,趙麗穎再次深入體驗監獄環境,學習特殊的肢體語言。
甚至連續三個月不涂護手霜,讓雙手變得粗糙干裂。
她已經開始蛻變為一個妥妥的“體驗派”演員,演什么,就要努力變成什么。
預告中,兩段表演,已經把皮哥完全吸引住了。
第一段,入獄后的沖突,上去這一巴掌,狠勁兒十足。
第二段,拿刀威脅,“老娘是從監獄里出來的,你不弄死我,我就捅死你”。
有種港片極盡過火的癲狂感。
期待嗎?皮哥當然期待。
大銀幕上,趙麗穎主演的電影并不多,但票房已經突破了50億。
這對她來說,僅僅是個開始。
而導演馮小剛,在《非誠勿擾3》滑鐵盧之后,迫切需要一部電影,為自己正名。
兜兜轉轉回到趙麗穎,這是馮小剛,也是中國大導演時代,最后的倔強。
事實看來,趙麗穎確實值得信任,她幾乎是大銀幕作品的票房靈藥,主演電影部部票房不俗。
選擇信任趙麗穎,是馮小剛的孤注一擲,也是一場豪賭。
清明檔期,趙麗穎能否更進一步,馮小剛能否挽尊。
皮哥先投上積極票,好戲,或許才剛剛開始。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