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
距離2025年蛇年春晚,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依舊保持低調,才正式宣布了今年四個分會場是重慶、湖北武漢、西藏拉薩、江蘇無錫。
自從采用了分會場的形式,給春晚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讓全國都有了參與感,讓每個地方的文旅局有了被看到的機會。不過,分會場選在哪里,遠遠沒有晚會上有誰來,更讓大家期待。
春晚舞臺上大家曾經最喜歡的小品,是每年被期待的重中之重。在結束了百花齊放和趙本山獨霸的年代之后,唯一的看點就是沈騰和馬麗,12月27日現身出現在央視大樓參加審查。有了他們兩個人,語言類節目的基本盤能保住一點。那除他們之外,不知道其他陸續來到了央視大樓的明星,還能有什么看點呢。
沈馬深入人心,成了唯一能看的小品
沈騰和馬麗儼然是在春晚舞臺上的白云黑土2.0,當今的國民第一CP非二人莫屬。兩個人站在那兒不用說話,就是該死的般配和登對。
從話劇舞臺上到后來的電影,合作幾十年不是白瞎的。兩個人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臺是在2013年,距今已經過去了整整12年剛好是一輪。初次在大家面前的沈騰和馬麗,并非是以CP的形式出現。表現社會熱點的《扶不扶》,成為了當年最好看的一個小品沒有之一。不僅好笑,而且針砭時弊,反映了社會熱點痛點話題。敢在春晚的舞臺上拿去說,在一堆包餃子的小品當中顯得尤為獨特。
接著,《投其所好》、《走過場》、《占位子》、《還不還》, 形式官僚主義、教育資源緊俏、欠債還錢道德缺失,沈騰帶著他的團隊總是能用幽默諷刺的方式,在極為特殊審查要求很嚴格的春晚上,表達出一個又一個敏感問題。同時不用當年流行的舊梗爛包袱,創造出來新的笑點。
故而,沈騰和馬麗的小品,逐漸成為了如今每年春晚之時,全國觀眾唯一期待的一個語言類小品節目了。
減少語言節目,重點表現好奧運健兒
語言類節目當年是群星打架,現在就是菜雞互啄嗎?還真不是,菜雞們之間根本啄不起來,春晚自己都大幅調整了語言類節目的占比。
據說,今年的語言類節目調整為五個,還有兩個是待定,里面還有包含一個魔術表演。也罷,與其讓大家覺得十分難受,笑得尷尬,不如多看看漂亮舞蹈,聽聽唱歌。
好在,今年還有一張王牌可以打出來,那就是在2024年過去的法國巴黎奧運會,取得非凡表現的中國體育健兒們。
今年這些00后至05后小將讓全國人民都印象深刻,獨特的個性和氣質更是深受大家的喜愛,馬龍、潘展樂、全紅嬋,這些都是必然在列的。全紅嬋的后援粉絲團也已經發了她的春晚安排,為了備戰下次比賽,不參與任何一次彩排,直接亮相。
其實大家也能夠想到,這些體育運動員上春晚,專業不對口,他們只要拿著中國結、福字、春聯站在大合唱里,全國人民就很開心了。
流量雖然不少,但沒有完全依靠粉絲
有幾年春晚,為了更貼近年輕觀眾,哪個流量火就請哪個流量,國內流量拼盤上,CP亂燉打亂重組,各式各樣的老公輪番來。
2014年春晚最離譜,直接請來了韓國的歐巴,把李敏鎬叫上來和庾澄慶共同演唱了一首《情非得已》。雖然一個韓國人來春晚為大家一起過新年讓人覺得哪里怪怪的,可是那一年李敏鎬的節目的確是春晚收視率的最高峰。
后來,有雜志更是精準點評,春晚舞臺演變成了流量明星的年終考核。誰是今年人氣最高的藝人,誰就能上春晚。比如肖戰,那一年爆火席卷整個東南亞,直接春晚壓軸。流量明星就只憑一部爆火的作品,硬生生靠著粉絲把自己抬進了全國觀眾的面前,讓人突然搞不清楚,到底是主流需要粉絲,還是粉絲需要國民。
近幾年的趨勢好像發生了一點點變化,流量明星真的是顆雷,上一秒請了他們下一秒就是翻車,可又不能完全脫離年輕群眾。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實力能拿得出來代表作的流量。
像在此次審查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吳磊、再就業男團王錚亮和他五個已經上過一次春晚的兄弟等人,是有粉絲也有實力。這樣的他們登上春晚的舞臺,才是合乎大眾期待的。